国家IT行业竞争力排行--中国如何?
在今天发展迅速而又相互关联的全球经济大环境中,信息技术(IT)实际上已经成为各类经济成分的核心。IT软件和硬件厂商可以直接为大多数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(GDP)做出贡献??在有些国家其贡献率甚至高达5%,它们还通过帮助机构组织和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率,推动更广泛的经济增长。反之,这又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,提高了生活标准,加快了经济和社会的进步。
促进建立一个更强大、更具竞争力的IT行业,对每个国家而言都至关重要。但是政策的制定者如何才能了解自己国家IT行业的优势和不足呢?如何了解为了支持IT行业健康发展应该优先采取哪些措施?以中国为例,对哪些关键领域进行改善才能确保其IT行业具有持久的竞争力?
经济学人信息部最新推出的一份报告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。这份报告由商业软件联盟委托,由经济学人信息部独立完成。它提出了新的“IT行业竞争力指数”,按照各国环境对IT行业蓬勃发展的支持程度,对64个国家或地区进行了排名。该指数是IT行业同类指数中覆盖范围最广、最全面的指数,它拥有6大类25项指标,分别根据与IT劳动力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加权。它对每个国家的整体商业环境、IT基础架构、人力资本、法律环境、研发环境以及政府对IT行业发展的支持进行了评估,报告将这些因素称为“竞争力促进因素”。
或许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:有利的环境是促进IT行业发展的一个因素,但是从长远来说,这并不能保证IT行业获得成功。美国目前在IT行业竞争力方面居领先地位,但它并不能因此而自满,全球IT行业是对技能要求最高、基础设施发展最迅速的一个行业。同样的,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已经能够将其技能和成本优势转化为强大的IT性能绩效,弥补它们在商业和法律环境方面的不足。
但是,中印等国也必须对来自于俄罗斯、巴西、马来西亚、越南、爱沙尼亚、立陶宛和智利等国的竞争保持警惕,这些国家在IT行业竞争力促进因素中至少有一至两个因素表现出色。
一个有趣的矛盾现象是,那些在指数中排名靠前的国家会发现,由于它们已经将其促进因素利用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,要想提高或保持这个地位将会成为越来越大的挑战。而相比那些得分较低的国家,反而有更多的机会取得进步,提高自己的排名,“威胁”那些传统IT强国的地位。
对于中国来说,虽然它在亚太地区排名第12位,但是如果中国政府能够斥巨资改善基础设施、保留高技能劳动力,鼓励国内企业在软件市场从低端制造向开展自主研发、开创自主品牌的方向发展,假以时日,中国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排名。2005年,中国的软件出口额为36亿美元,其战略是到2010年,出口额将增加到100亿美元。通过改善整体的商业环境,中国的初创公司会日益壮大,获得更好的融资渠道,从而进一步鼓励创新和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