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IT人才的培养,大学教育和IT培训机构的职业教育各有所长。后者凭借对市场的敏锐,课程开发的灵活,对前沿技术的跟踪,一度成为企业招聘的宠儿。然而进入企业之后,一度在技术和项目经验上先发制人的培训机构的学员,和没有经历过职业培训的大学生相比,却渐渐显示出后劲不足。
到底什么样的致命硬伤,让曾经的风头不再?是什么样的原因让IT培训机构发生巨大改变?从单纯的技能培养转向重视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?请看本期《博学堂》。
学员走出培训机构,别吃老本
郑蓉芳,新意科技资深HR,多年为企业招揽IT人才,对各大IT培训机构很熟悉。在她的印象里,福州IT企业和IT培训机构的蜜月期一直持续到两年前。
郑蓉芳回忆,新亿科技是福州最早向IT培训机构大批量协议收取学员的IT企业之一,“那时候大学里还很少教学生JAVA,但是企业这时候需要人员会这个,而培训机构的课程跟企业需求跟得很紧,我们当时听说北大青鸟等一些培训机构有开设这些课程,主动联系招人。”
郑蓉芳说,2006年、2007年是公司从IT培训机构招人的高峰期,但是如今,能够进来并留下的人中已经很少有IT培训机构学员的身影了。郑蓉芳解释,原因有二:
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
郑蓉芳说,当时刚毕业的大学生都不会JAVA,可是刚毕业的培训机构的学员都会,企业当然愿意招培训机构的学员。即使如此,刚毕业的新人半年内其实是无法为企业创造价值的。半年后,当企业觉得这些培训机构的学员开始上手的时候,这些学员却纷纷提出了加薪的要求。
郑蓉芳说,很多学员纷纷跳槽到一些小企业,因为小企业愿意让他们当主管,薪水高一些。可是许多年过去了,很多跳槽的人仍然还在那个小主管的岗位上,难以动弹了。而那些选择留在原地的人,反而平地起高楼,已经成为大型企业的技术砥柱。“其实大企业的平台有更多的学习机会,对长远的职业生涯有好处,但是需要你静心修炼。”
缺乏继续提升的潜力
“当然也有一些留在我们企业里的培训机构的学员,慢慢被淘汰了。因为在技术上他们很难继续提升自己,老本吃光了。”郑蓉芳说。
郑蓉芳说出了很多HR心里的话。许多高校毕业生虽然大学里缺乏实践经验,但是四年里奠定了深厚而扎实的知识架构,学习能力很强,有机会被企业招进去后,在工作中,不断学习和进步。而许多IT培训机构的学员,不仅打基础的时间相对大学比较短,更重要的是没有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。
福州联通的HR倪翔说:“企业在不同阶段对人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。比如在发展阶段,我们的门槛只对有工作经验、立马上手的人开放;而企业发展到今天,只要是学习能力强、工作主动性强,即使专业一般一些,我们也愿意招进来自己培养,反而能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。”